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我在lalamove的經驗




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照理來說應該是愜意地「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但我的大五的生活卻是行程排得滴水不漏,每天to-dos如火如荼地出現然後消失,其實原因是我加入了一間新創公司 lalamove,擔任實習生。

為何選擇 lalamove?要說明為何選擇這間公司,就得先說為何要畢業了還要實習。


第一,進入職場無縫接軌

最基本的我先從履歷開始 review,從大二上開始,每個學期都有各自的 project、實習、比賽要忙,唯獨這個學期很廢。更重要的是已經半年沒有公司經驗了,到時候畢業進入職場必定會多少不適,因此我要求自己要多挑戰自己。

第二,嘗試新的、也複習舊的

以前曾在 P&G 實習過,已經大致了解大公司的架構體制,自己也勉強做過微創業,但參與小公司的經驗倒是沒有,於是我想試試看小公司,畢竟小公司什麼都可以嘗試,將之前所學——尤其是行銷應用到實際,正是我想嘗試的。複習舊的,以前曾當過網站業務實習,但也已是兩年前的事,是時候溫故知新一下了,因此想在業務部試試看 (雖然在這家公司目前學到最多的反而是行銷)。

為何加入 lalamove等下會於公司介紹那一併說明。而自從加入 lalamove 為止,迄今為止也過了一個月,我想也是時候紀錄一下自己在這間公司的心得,當然本文內容除了 general 的公司內容外並不會有任何公司數字


*這篇文大約分成公司介紹所學與成長、以及其他建議 (跳著看比較效率喔)。




lalamove by EasyVan


既然已經鎖定小公司,那就開始尋找機會啦,通常他們會把這些名額與計畫丟在自家的網站,一方面讓這些實習機會不入俗套,一方面表現自家的行銷能力,但 lalamove滿奇怪的,我是在「打工趣 app」上看到,然後自己 google 官方網站、投履歷申請實習。面試通知很快就來,我想大概很缺人吧,時間是小年夜前一天,雖然面試來的急迫,卻讓我感覺到對方對工作的熱忱,而之後也順利錄取
並展開實習生活。

lalamove 是去年 10 ⽉在台開設的新創公司,經營模式是共享經濟。解決台灣機車過剩的問題,以及讓即時的送貨需求可以被滿足。對於一般人、許多公司,有時會有急件、急貨要送。而一般時候這些人只能⾃己送或尋求快遞協助,但很多時候選擇快遞是更花時間、或更花⾦錢的,lalamove 利用最新資訊與網路的力量,縮短兩方的距離。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 App 媒合「待送貨者以及「有空的摩托車司機

除了上述選擇小公司的原因外,我喜歡這家公司的點是:
  1. 共享經濟
  2. IT 的力量
  3. 摩托車
說到共享經濟就讓人想到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 Uber,事實上共享經濟的理念就是讓私有財朝向公共化的概念。其他常見的台灣例子還有 Carpo 共乘平台,如果你在台北想去高雄,上 Carpo 找尋共乘並付點油錢,除了省很多,你還可以交到新朋友。這個概念很棒,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用不到、或是不常用的資源。在台灣雙北市,機車數量就至少有 300萬輛 (截至2015.02),若可以讓資源更加分享,這個數量可以降低很多。

在前例 Uber,IT 的力量正是讓 Uber 成功的關鍵。誠如 Zipcar 公司所言( Zipcar 做汽車出租):「我們是 IT、行銷公司,只是剛好擁有一堆車而已」,在 lalamove 裡,同樣的字彙「車」可以被改成「摩托車」。利用科技與網路力量、app 媒合雙方,對共享經濟再好不過了。


第三點摩托車,純粹是覺得有趣、好玩。以前高中曾經想過這個點子,不過那時對資訊科技不熟,沒有下一步頭緒,但現在不一樣了。當然在台灣也有人做「腳踏車快遞」,但要運送雙北或是更遠就有點困難了。




What I learned in lalamove

業務部業務分成兩塊 
1. 對企業 
2. 對司機
我則是被安排在司機那邊,因此處理的是司機招募

流程大致是:電話邀約 => 教育訓練 => 追蹤與改善

電話邀約和教育訓練應該是大學生都不想碰的,但可以現學現賣,並學到許多人生智慧與職場蹲馬步,追蹤與改善則是比較動腦的,但相對是長期規劃與執行。


電話邀約

上學期曾經嘗試過找小公司實習,可惜學業與工作時間彼此互容的並不順利,但也讓我大致了解尋找小公司的方向在哪。果然 lalamove 跟宋方妤的提醒一樣:
小公司就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學、有 project 就接、沒 project 就生
實習生們從小到大都可能碰到,包含全職司機不在時幫忙送急件、擬跑校園活動、支援司機聚會、光華商場擺攤等等。畢竟是在業務部實習,一進去第一天早上和其他實習生聊了一下後,下午就被老闆 (上司) 丟去打電話,打的是陌生電話 (cold call)。

其實真的很不習慣,因為一進來就代表公司打電話給前在司機,邀請對方來公司開通司機資格。在我的想像中,可能會先來個 one-day training, followed by a greeting or whatever,總之會有個銜接。但事實上卻完全沒有!OK 苦難當磨難,我最會的就是在困境中求生存,前陣子才剛看一篇 2001 的心理學 paper <The role of the positive eom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想說好吧那我正面思考一下,趕快把電邀學個透徹。
電話邀請其實是項蹲馬步的功夫
第一,最明顯的就是你要有勇氣打過去。
由於很久以前做過補習班打電話,再加上自己臉皮厚,所以這難不倒我。

第二,迅速判斷對方,然後改變自身以應對
如果對方是老伯,可能有時夾帶台語、說慢點就比較容易成功;對方聽起來兇兇的、台台的,那就用跟對方差不多的口氣裝熟,再用對方聽得懂的內容敘述邀請對方來公司;年輕點的人則比較簡單,跟他說「物流業的 Uber」可能就懂了。總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秉持誠信原則將訊息正確傳遞給對方,並且讓對方能來到公司,那這通電話就值了。

後來,我也發現在打給對方前,若先快速審查對方的資料會更提升效果。比如說對方是待職,這時則可以用較為高高在上的語句做溝通,像是「我們看過你的履歷符合我們公司標準,我跟你說明一下我們公司」,這句在逗號前用到了剛剛說的「高高在上」,逗號後則快速帶到說明,不讓對方考慮要不要聽,畢竟只要前面馬步敦的好,訊息就可以傳達到對方那,至於對方意願導致成不成功,則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控制能控制的,不能的也別浪費時間祈禱,隨緣吧


教育訓練

電話邀請對方來之後,當然要準備一套教育訓練內容,以核准每個面試者、評定對方是否能開通成為 lalamove 司機一員。大致上分成三部分:
客戶版 app、司機版 app、權益與風險
這部分我是打完第一天電話後,隔天才試著做的,先聽了一遍老闆如何做教育訓練,接著下一場就我親自上陣了。學到的和電話邀請很像,一開始當然你得敢在數人前展示手機 app 然後介紹,接著也要視各種情況做內容調整。比如說現場有 60 歲的伯伯不太懂 app 的使用,雖然你大概也猜他只是來聽聽不會接單,但還是要教到他會為止,用更簡單的說法傳達你的訊息,一方面培養耐心,一方面試著簡化。

很明顯,這已經比電訪好多、也更有成就感了,畢竟人在你面前,你還可以控制他們。來到公司就是你贏一步了,在你的地盤,誰都畏你三分,因此這時我們說的話他們也比較容易聽進去,不像電邀時他們才是老大。在我的地盤就得聽我的!

教育訓練我大概兩次就上手,每次都嘗試改變一些教育內容順序,讓演講的吸收度更好。但通常人都會一直來,一場場講下來,我發現一件很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時間浪費」這問題。在後面我會討論到我發現的問題還有我的建議。


追蹤與改善

電話邀請與教育訓練都算是比較「實體」的,但是追蹤與改善則是較「虛擬」的。我的意思是,打電話與講內容你都真的在動嘴,而唯獨思考如何追蹤與改善時,這時比較安靜,也只有這時才感覺到自己有在動腦。除了針對想紀錄的數字建立 excel sheet 外,另外我也著手設計司機回饋計畫,讓司機們可以定期提供資料給公司分析數據。(目前暫時停擺中)
初期的想法是以第一次接單、接過並擔任一個月為分野
沒接過單的 => 這群人我們該了解他們的苦衷
接過單子後 => 了解他們接單後心得與建議
騎一個月後 => 深入了解這群核心司機並表揚


行銷改造教育訓練

除了追蹤司機外,也要相對應地 follow 他們的意見並且改善。不過我這邊的改善想改的是「教育訓練流程」。其實對司機招募來說,對公司而言教育訓練一直佔據很大的時間與成本。

時間:不只是我們實習生的時間,司機的時間也是時間
成本:實習生花了最寶貴的時間外,除了不能發想,公司還要花錢支付薪水
對實習生來說似乎沒賺沒虧,但以客觀而言,教育訓練若拉長,對公司則不好。

對實習生而言,如剛剛提到的少了許多思考的時間,也讓人覺得乏味。畢竟講的內容都是那樣,一天講個好幾遍、一遍30分鐘,是人都會累。又鑒於公司的司機開發名單終會乾涸的一天,因此我在一次簡易開會中提出一個想法

我以在 L'Oreal Brandstorm 比賽中學到的深刻概念,應用在這次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最基本的行銷概念——市場區隔

切TA——這是學過行銷都懂的事,我先將 lalamove 潛在司機群分成三組:
  1. (原)物流人員
  2. 學生
  3. 保險、業務、自由業、待職
敘述這三個族群:

(原)物流人員,對於載送貨品非常熟悉,通常會因為薪水與工作品質轉換跑道,若轉過來的話,其 life cycle 幾乎是到他退休,而且很會呼朋引伴。另外,這個族群對公司的貢獻,以平均個體貢獻的話是最高的,效率高也有效果、轉換成本低,是 lalamove 不可多得的愛將。

學生,熟悉網路與科技,喜歡嚐鮮並於空堂時找樂子、打發時間,若能用零用錢概念、共享經濟等條件誘使他們在空閑時間接單賺外快,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族群,life cycle 從大一開始算,不含讀到研究所以上的話至少 4 年。這群人也很會呼朋引伴,喜歡分享好處在社群網站,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族群

其他保險、業務、自由業、待職這些人員每天都擁有空閑時間,照理來說公司可以利用金錢誘因吸引他們接單。優點是時間真的很多,且有一定金錢需求。但因為這族群本身就是眾多小族群的集合,因此很難評斷平均貢獻,不過平均來說 life cycle 會比其他兩族群少,畢竟有上班的可能愈做愈高,當上主管後就不跑業務了;待職則可能面試完找到工作,就選擇不做司機兼職。可能的方法為,再往下細切族群,或者以其他方式切 TA。

總體評估過後,我自己的看法是主攻 (原)物流人員或學生,而物流人的話通常還是得打電話邀請,因此這點倒是和現在沒有不同,但學生的話可能就可以有更多流程上的創新,因此我傾向針對學生做客製化的教育訓練改變

如前面說過的,學生比較容易熟悉 app 使用與分享好康給同伴,但如何讓這教育訓練內容好上手,以及這個教程可以簡單地、甚至病毒式地被分享,也就是我們該改變的事。
讓教育訓練套裝化、雲端化、遊戲化
簡單來說就是把教材變成一包,丟到網路上並協助他們閱讀、註冊與分享
請參考下圖 :




首先,一定要讓整套教育訓練變得簡單,可以讓學生在網站或社群媒體上得知 lalamove後,無縫接軌舒服的電子閱讀,認識「app 使用、權益、風險」,但卻不減核心重點。除了簡化外,真實教育訓練中還有個問題待解決:我們不知道面試者了解多。每個講的人說的口沫橫飛,但是卻沒有一個機制檢驗,因此我設計了一份試卷來測試觀看者的了解,亦即「將易懂的內容與試卷合併」,也就是套裝化。你想像原本的教材變得 portable,這將有助於教育訓練的簡化與加強




既然已經將教育訓練內容套裝化 (要先結構化),這套東西也就可以做雲端化,簡單而言就是放上互聯網。而要放上網,勢必得將這套轉成文字、表格與圖檔,我認為直接做一個簡單的網頁最能實現這個願望,自己也試過demo網站建置,況且現在很多免費的模組可以參考,製作一個簡單閱讀的網站並不困難,讓學生分享起來也有面子。

最後,既然已經把內容打包好,放置到網路上,接下來就關於如何讓學生們將這包教材推向給朋友們。這部分比較像是發想網路行銷活動,例如拍幽默影片宣傳、分享抽獎活動、互動式參與活動等。我也想到另一個將遊戲包含在流程的點子,「你的認證開通得先由你開通下一個人」。聽起來有點像是直銷模式,但其實只是請你跑第一筆單,請你將司機認證卡交給下一位待被認證的司機。系統會自動幫你配對,並支付你第一筆單的錢,因此你將得到三個好處:
          1. 第一次試跑經驗
          2. 送貨運費
          3. 開通人的喜悅

當然還有更多點子、想法可以用來改造,不管是任一個流程,或者是整個流程架構。再從目標客群、公司、策略三方互相查對,邏輯上來看這點子還挺不賴的。



其他建議

創業抄襲
一家公司有好有壞,我一向以客觀的身份來檢討。先從 lalamove 這個創業來說好了,根據多方資料顯示,我們公司的創辦人其實是抄襲另一家競爭對手 GoGoVan 而成立 lalamove 的。一開始看到這些資料其實很震驚,但我還是不太願意相信,畢竟自己已經深陷其中,但慢慢發現好像是真的 (詳情自行 google,真相當然只有當事人們才知道)。另外一件事是關於 GoGoVan 於第一輪得到1000萬美金 from 人人網,過不久 lalamove 就也有1000萬美金 from 各 ventures,感覺是個追蹤戰術。不過既然都已經來了,那就秉持誠信做、學,先別管這個,但心裡總是有點小疙瘩。

長短期衝突

當初會提出行銷點子 for students 就是因為想要快速招募司機,而這也是總經理給我們的目標。但要經營這樣一個流程,大家都知道不是一蹴可幾,至少需要幾週才能完成初步模型建立。可惜在點子初期,總經理就打槍我們,希望可以多打電話邀約,主管也希望我們多把要來聽說明的人排在同一時段,以節省時間。但其實打電話對每一位實習生而言都不是件開心的事,畢竟誰喜歡來企業實習,結果在做的事情只有電邀跟教育訓練?那還不如去任何一家補習班打工,而且邀到學生的話還可以拿獎金至少1000元一個人。在我看來這只是省小時間,短期下績效可以好一點點,但若以策略佈局來看,這個方法實在是很笨,礙於身份懸殊,只好聽主管的意見在兩者間妥協。

IT產業?
另一個令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何明明我們是 IT 業卻沒有半個IT?誠如我前面一開始所說,希望 lalamove 是一個能說出「我們是 IT、行銷公司,只是剛好擁有一堆摩托車而已」的公司,但從結構來看根本沒有半個 IT。這從各個求職網就可以看到,不只如此,我們的競爭對手 GoGoVan 幾乎只收 IT!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指有 IT 你就一定贏,但是我們的核心可是它耶,這樣的人才佈局是否說明了什麼?希望未來公司能開收 IT 人員,宣示台灣 lalamove 想壯大的決心。

只是分公司
雖然登記在台灣這是間新創公司,但實際運作起來卻像是隻很重的小河馬。由於沒有 IT 人員,每項修改意見與討論必須要與香港總公司 argue,而通常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當然你也知道,對方不一定會幫我們修改。這就讓我疑惑了,一間新創公司應該是擁有最高的靈活度以快速修改,但在 lalamove卻沒有,因此,與其說是新創公司,倒不如說是間分公司,lalamove台灣分部。希望未來組織能更彈性、與香港的聯繫能夠頻繁、簡易。



結語

無論如何,lalamove 的概念和出發點還是好的,每一位實習生也在其中學到很多。一家公司有好也有壞,很幸運我的主管都願意與我討論。好的地方我們一起更好,壞的地方他也不吝坦承並承諾未來會改變。

除了行銷其實還自學了些 IT 技巧,不過沒值得一提因此就不浪費篇幅了。當然還有許多學到、看到的沒有列在上面,能打得我都打出來了,不能打得我也沒打,至少這些是我認為核心所聞所學

不管未來如何,反正馬步已經蹲好了,流程可以再更好、行銷案可以再更新,最後 meet 總經理的要求,或者應該說對岸投資人的要求。雖然才一個月,卻覺得受益無窮,真不愧是小公司!很幸運在畢業之前可以待在一家小公司學習未知與所學,希望公司未來可以排除萬難讓收益提高啊。

lalamove pic from lalamove.com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對於誠品的三個問題




朋友在上禮拜問我關於方格筆記本的事,自己對筆記本的挑選有一些心得,於是和他分享了一下。說起使用筆記本,我比較習慣的是橫線筆記本,對於紀錄文字比較方便,相對於圖表,使用上卻比較弱一點;全白筆記本能夠天馬行空寫上點子,但對於記述心得卻又顯得隨便。

方格筆記本我也是比較後期才使用,一開始是為了練習數理的科目,後來才發現他能夠橫跨圖形與文字紀錄。但在我的認知裡,他就是個form 介於橫線/空白筆記本,兩個極端的情形下求取平衡,卻又因為妥協而兩邊都不專精。簡而言之,我不常使用它。

既然在朋友的提及下給予了一個機會,我想趁這個動力還存在時,簡單研究一下方格筆記本在其他人眼中是如何使用、怎麼樣的地位。因此找了最近剛出這本書,因為書名太難聽我就不打出來了。



幾個對話,顯露出問題

到了誠品,找了一下卻找不到,於是到櫃檯詢問

我說我要找一本書,也給予了一些關鍵字:方格筆記本
「你是要找書還是筆記本」
「找書」
「你知道書名嗎」
「我只知道這個關鍵字」
「找不到喔」
我一直都知道誠品的後台搜尋很爛,於是告訴他小撇步
「你這台機器可以用google嗎?幫我goo一下」
「可以啊」原來他知道啊...
「是不是叫...(略)...」 Great!
「這本書現在店內沒有,附近除了台大醫院也沒有之外都有」
「好的我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我想,既然附近有,那應該可以明天幫我調貨吧
「我幫你問一下....下次貨來的話要至少七天」=__=wtf
「你們不是其他店也有嗎」
「oxxxxoxxo」反正就是說拿不到這樣

這可被他激到了。原本只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這下害我更想買這本書
看看這時間也快12點,應該只有誠品敦南店比較可能開著
於是我駕上小捷,沿著新生南、和平東...朝著忠孝敦化前進
大約20分鐘到達,當作每日運動
門口柔和的黃光,在夜裡看起來格外金碧輝煌

進到誠品果然很快就找到了,畢竟是新書嘛,貨能afford就多存
此時看到書上並沒有標示折扣,心裡暗想:
「通常新書都有折扣,該不會是忘了標」
於是手機4G一開立馬連上網,找到誠品書店網站
「果然有打79折,聰明如我」
心裡正喜,拿著書去櫃臺付錢,結果要求我原價
「這個沒有打折嗎?」
「沒有耶,幫您查過了」
「可是我看誠品網站有做折扣欸」
「網路和我們實體店不一樣喔」...........


三個問題

1. 資料庫搜尋問題
2. 分配問題
3. 虛實整合問題



資料庫搜尋問題

其實不只是誠品,就連博客來也很難搜尋書本,更甭提網路二手書店。誠品內部搜尋書籍的能力,照理來說應該要比購物網站搜尋的能力強才對,畢竟連書都找不到要如何安排書籍的處理,包括編輯、促銷、集運、客服等。說到這個,就想到曾經去一家店問找書,結果根本沒有內部資料搜尋,只有購物車網站可以搜尋,貨還沒有隨時更新,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可怕。



分配問題

在今天的例子裡,我知道了「附近除公館與台大醫院店外,其他誠品都有此書」這份消息,於是我疑惑,為何書就在附近你調貨要至少7天呢?公司的使命是什麼?誠品分店的目標是什麼?我想應該不是「讓誠品成為線下最好的試讀店,線上交給博客來、PCHome」這個目標。今天是星期二,到進貨時間還有至少五天,等於這五天這本書將一直從缺。

由於這不是單一「事件」,每週都會發生,已經是個「模式」,可以套用在其他書上面,於是可以大膽推斷,不只一本書將會一直從缺,即便顧客想買也買不到,最後尋求其他店家或是網路書店。令我好奇的是,是否這個「模式」也發生在不只書上,而是其他的分類,例如文具、筆記本、賀卡、3C、文創等。如果是的話,這就是更嚴重的「結構」問題了。


虛實整合問題

What the FUCK 網路與實體店面業務分離!

倒也不是第一次,最早是在金石堂遇到類似的事:我在網路訂書後,選擇在某家金石堂實體店面取書。在我的邏輯想像下,應該是訂購後可以立刻前往取書,畢竟那裏也確實有這些書,即刻給我應該沒有問題。誰知道他們給我的答案是「NO!」。那次的經驗讓我體會到台灣這些書店的虛實整合有待加強,而這次時隔近四年,我又遇到了一次。

誠品確實也是依循此邏輯在做事,將網路與實體店面業務分離,因此網站的銷售歸網路,實體店歸實體店。更糟的是,在我的猜想裡,包含上一個問題「分配問題」,各分店間的業務應該也是分離的。商管案例裡常提到各部門的KPI不同,目標也各自設的不同,最芭樂的例子就是銷售部門可以為了即將來臨的獎金計算,不管利潤率打大折扣;製造部門為了讓效率變更好,瘋狂製造一堆賣不出去的產品。同樣的,在誠品這個案例裡,party變得更多了,全台42家實體店門彼此競爭,再加上網站一共43個parties。還沒跟博客來、PCHome、金石堂分出高下就已經先自己門內互鬥(不過金石堂自己也會互鬥就是)。

理想中最符合直覺的虛實整合,應該是不管在線上或線下購物後,可以自行選擇收貨方式、付費方式、折購活動等(當然除了某門市限定的出清例外),例如在實體店營業時間到了,可以在店內登記書單同步網路帳號,回家繼續購物;又或者和我遇到的一樣,在網路購買後實體店無縫接軌取得。如何讓消費者擁有最順的一條龍購物體驗,應該才是各個書店該做的。



解決問題來自:心態、願景

參考自第五項修煉的五個.....修煉?

事件 (Event) → 模式 (Mode) → 結構 (Structure) → 心態 (Pattern) → 願景 (Vision)

接下來就是,對誠品全體工作人員而言,知道這些結構後,要以什麼「心態」看待。如果有人覺得大家要以誠品公司的營收為最終目標,相信這會是好的方向,助於改善這些結構問題。而如何做則是「願景」!也許是小職員發現問題後,向店長反應並取得共識,再向上和高層報告,最後一起解決問題。不過台灣企業會允許這樣嗎?我不知道。

實際上我沒有看過第五項修煉,這是看王文華的創業反省書時學到的,有些許用法錯誤可能是因為沒有看過原書,但本質上至少還算是個結構。

期許台灣商店能更好!


*後記
有朋友向我反映誠品的業務不只是在書,還有其他的實體購物體驗。舉台北站前誠品為例,整個北車有一部份交給誠品,在這區域裡,有誠品書店、Uniqlo、Yamazaki、各式點心店等。誠品儼然成為一個複合式店家,販賣的是整個「生活體驗」,以誠品附屬的咖啡廳為例,即使你逛完書店不買書,也可以在旁邊的咖啡廳喝杯咖啡。

另外也有朋友提到網站與實體店的策略不同。這我可以理解,畢竟誠品仍然是以實體體驗為主、網站為輔,但在我看來,虛實整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算不以功利主義的競爭模式來討論,也可以用誠品的願景「對提升人文氣質積極貢獻」來解釋,讓買書的人更順利買到,不就是對人文氣質有所貢獻嗎?至於誠品用更高價讓台灣人享受人文氣質一事,這就不在我的討論範疇了。

pic via my iPhone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超速記帳app:1secmoney



雖然今App Store正在衝紅色業績,但其實我想推薦的是這款iPhone記帳 app

升到系統 iOS8 後多了widget 私心認為可能是 iPhone 使用者們長久來的宿願。每次看 Android 用戶有一堆 widget,卻只能安慰自己「簡單美就好」,即使 JB 也怕因為改系統導致效率變差。總之擁有了 widget 功能的 iOS8,讓 iPhone 的使用可以更方便、多元化,而這款app則明顯地利用這項優勢,以下說明:


記帳,為了什麼?

最淺顯的理由大概是——紀錄
紀錄是為了什麼?這對每個人可能有不同回答也許是

1. 每週、每月、每季對自己的花費做個統計整理,比對每段期間的比較
2. 利用預算功能的記帳程式,比較實際和預估的差額
3. 紀錄每一筆金額這件事,本身就具意義—嚇阻、提醒自己花費要小心點

總之記帳的功能很多,找到屬於自己需要的程式並滿足這些需求比較重要。但在我看來,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手機記帳 app 有個共同的問題——時間


使用說明
(往下滑開 widget 後選擇分類)


(紀錄數字 => Add 做確認)


(此圖為一般打開 app 記帳的畫面,表現為時間順序)




流程比較

跑一下一般記帳流程: ( 假設從已鎖定手機螢幕畫面開始 )
1. 開螢幕 ( home 鍵 or 開關鍵)
2. 滑開螢幕鎖定
3. 開啟app ( 可能還得滑頁數找 or 往下滑搜尋 )
4. 記帳 ( 有些得開啟 account,接著選金額與分類, Tag )
5. 完成確認
6. 關閉 app
7. 關閉螢幕


正如前文所說,1secmoney 這款 app 解決了手機記帳最大的問題:
耗時間

跑一下使用 1secmoney 記帳流程:
1. 開螢幕 ( home 鍵 or 開關鍵)
2. 往下滑 widget
3. 記帳 ( 金額/分類 )
4. 確認
5. 關閉螢幕

從流程上來看只差兩步,但實際上最關鍵的「時間問題」差在「開關 app」

尋找 app、開啟 app、關閉 app 這三個步驟,測試過市面上幾款號稱好記帳的 app,約莫都會造成 5~10 秒的差距,有些老牌的記帳 app (如 jumsoft money )則得花更久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現在記帳 app 常會與 cloud 連結在一起,當儲存的比數越大,開啟的時間會羽之成正相關成長。


總結

當一切都跟 app 的開啟有關後,避免在每一筆記帳開啟 app 正大大縮短了時間,而縮短了時間,也讓記帳變得更便利,可能讓使用者更傾向習慣使用記帳 app、習慣記帳。

直接優點 => 縮短記帳時間
間接優點 => 記帳更能持續

當然他也有一些缺點,例如沒有 tag 功能,對於快速記帳雖然不需要,但 app 裡面有附加補 tag 的話則更好;另外也缺少一套相對應的視覺化電腦程式,畢竟記帳交給手機,統計與視覺話分析最好還是交給電腦較妥當。不過 1secmoney 本身就附 output 功能 for CSV/XLS,同步也 iCloud。

最後它只要價 60 NTD,真的不貴,而且還是台灣團隊,推薦!
appstore連結

pic via 1secmomey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索爾,故事



北歐神話中最膾炙人口的神,莫過於Marvel裏出現的重要角色,眾神之王奧丁、雷神索爾、邪神洛基等。今天在Youtube逛到某個頻道的諸神黃昏系列裏一集關於「雷神索爾」的視頻,覺得有趣便打開來觀賞,其中有個故事值得分享,而在這之前,先簡略介紹一下索爾與其背景。


索爾(Thor)
北歐神話中負責掌管戰爭農業的神。索爾的職責是保護諸神國度的安全與在人間巡視農作,北歐人相傳每當雷雨交加時,就是索爾乘坐馬車出來巡視,因此稱呼索爾為「雷神」。另外,索爾的勇敢善戰在諸神與巨人間是非常有名的,索爾的力量相當巨大。在神話中甚至可以獨自挑戰巨人群,每當諸神被巨人們欺負或者攻擊時,只要索爾一站出來立刻就讓巨人族知難而退。除了索爾本身力量強大之外,「妙爾尼爾」(雷神之鎚)更是讓索爾所向無敵的寶貴武器,因此與諸神敵對的巨人族們相當畏懼索爾,只要索爾在諸神的一天巨人們幾乎不敢對諸神們輕舉妄動。(部分擷取自Wikipedia)


故事
索爾有一次被食人大魔王算計,輸了、丟了面子。發生大概是這樣,一次,食人大魔王挑釁索爾接受他的三項挑戰,為了個人榮耀,索爾應然接受。第一關,食人大魔王交給索爾一指酒杯,要他喝完,索爾一手接住開始狂飲,但奇怪的是怎麼喝也喝不完,無奈只好放棄;第二關,這次派出一隻巨貓,索爾用盡全力也無法將貓的手抬起來,也失敗;最後一關,這次出現的是一位老嫗,索爾用力撲過去,卻被這位老人擊倒在地,全場的人無不嘲笑他,索爾感到無比羞辱。

當索爾怒目視向食人大魔王時,食人大魔王告訴索爾為何他會一關都達成不了。首先,他把酒杯跟大海連結了,所以索爾再怎麼厲害也喝不完海水;再來,其實那隻巨貓是大蛇耶夢加得(Jörmungandr)變成的,由於這隻蛇緊抱著世界,因此即便索爾再孔武有力,也無法將自己站穩的大地舉起(這隻蛇也是索爾的命運宿敵);
最後的老嫗,是食人大魔王的祖母,他說不管是誰,都無法戰勝「歲月」(老年人經驗比較強嗎!?)。



自然的力量
從這個故事,可歸納索爾無法戰勝:
1. 大海
2. 大地
3. 歲月

這三項都是自然、註定的,即使索爾再怎麼神通廣大,都無法戰勝。其實也隱晦地告訴後世人們,即使強大如神靈,也無法勝過已註定的命運(無法戰勝自然、歲月),更何況人類呢?


總結
神話的傳說來自人們的口耳或書寫流傳,而流傳下來的內容,粗略解讀,一半可以解讀為對神靈的崇拜敬仰,另一半則可以是對後代子孫的告誡,而這篇故事我想至少可以以後者的角度來解讀。至少在那個時代的北歐,未受到基督教北上強迫佈教的時代,這三點自然的力量,是歷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想要傳達給後代子孫的。
另外還有三個冒險,也是神話中索爾經典的冒險:
最後,一個冷知識,Thursday也是起源自Thor,在日耳曼人的習俗中,這天是最重要的一天。在這天,他們舉行會議,所以索爾其實也是會議與契約的守護神(職責真多啊...)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讀<巧克力戰爭>


前幾天在圖書館找一本<艾拉與穴熊族>的史前歷史小說,偶然發現這本<巧克力戰爭>。從中譯本的封面圖來看,劇情似乎是關於個愉快的高中生活吧,再看看封底及導言,原來這是本關於青少年、心理、與集體霸凌的小說。「若非這本書,我不會成為作家」,由於許多知名作家如此推薦,我想這本書必定擁有一定的價值,果然一看就無法停止,久久陷入故事主角的沈思之中。



背景
故事設定在虛構的三位一體高中,故事隨著主角傑瑞·雷諾(Jerry Renault)挑戰學校殘酷、殘忍、醜陋的愚民政治發展。因為小說的語言,為了實施學校的文化標準而利用具威脅性的高中秘密組織概念及主角的性省思,它時常成為編審委員的目標而且在美國圖書館協會「2000年到2007年的前100本禁書(Top 100 Banned/Challenged Books in 2000-2007)」名單中排名第二。(摘錄自Wikipedia)



主要角色
  • 傑瑞·雷諾(Jerry Renault),故事的主角,正經歷著渴望改變與停止一成不變生活的自我衝突時期。在經過刻苦的鍛鍊,如願加入夢想中的美式足球隊。原本在守夜會的要求下停止販售巧克力十天,而在十天過後卻發現自己該自由意志。
  • 亞奇·柯斯特洛(Archie Costello)*守夜會(the Vigils)的關鍵成員,渴望權力,專門研究周圍人們對他的心理威脅
  • 歐比(Obie),守夜會的成員,亞奇的追隨者,但私底下卻對這樣的犯罪行為十分不齒。
  • 羅南·古博(Roland Goubert),綽號「羅花生(The Goober)」,故事中傑瑞溫順又膽小的好朋友和知己。他有空喜歡跑步或慢跑。
  • 雷恩修士(Brother Leon),三位一體高中(Trinity High School)的代理校長,為了獲得權力煞費苦心;秘密與亞奇和守夜會共謀。
  • 卡特,守夜會會長,兼拳擊社社長
(*守夜會:31高中的秘密組織,類似高中的兄弟會)



劇情概要
  • 因為校長生病會有一陣子不在,雷恩修士(副校長)代替他
  • 雷恩為了籌措資金支撐學校,要求今年「義賣巧克力」價格兩倍、配額兩倍
  • 守夜會依照往常由卡特主持會議、亞奇發派任務、亞奇抽黑盒子、完成任務
  • 抽黑盒子意義為,限制任務的不合理性(內有5白1黑,亞奇抽到黑必須代替對方完成任務)
  • 雷恩為了讓義賣活動更順利,找了亞奇幫忙
  • 亞奇指派Jerry任務為: 停止販售巧克力10天
  • 每天雷恩都會點名同學,問賣了多少個,Jerry讓雷恩很不爽
  • 大家開始覺得Jerry是對的,而決定不笑他、想要跟進
  • 守夜會發現這個現象有害於該會,雷恩也下命令亞奇必須剷除他
  • 亞奇開始動用守夜會勢力威脅大家賣巧克力,一直到最後50盒(Jerry的配額)
  • 在亞奇的動作下,大家產生一種對義賣巧克力的狂熱,甚至開始質疑Jerry為何不賣
  • 亞奇找Jerry的碴,為的就是給他教訓,因此偷偷舉辦一個拳擊會並兼賣彩券
  • 彩券上寫著Jerry如何打詹達,或詹達如何打Jerry,在拳擊會開始前,歐比和卡特串通好要讓亞奇抽黑盒子,可惜失敗(QQ)
  • Jerry被打個半死,修士們發現,驅散並將Jerry送到醫院(雷恩是亞奇找來偷看的,防止即使被其他修士發現了,也可以挺他們)
  • Jerry在心靈上已經屈服...守夜會繼續下去...


構局
高中生傑瑞·雷諾的母親最近去世了。故事由一場足球隊(他不斷受到攻擊,但是又再次爬起來繼續嘗試的畫面)的考試開始。他即將就讀的學校,三位一體,被學校的秘密組織「守夜會」(根據給予殘酷的「任務」控制其他學生的學校秘密組織)經營著。小說由幾個觀點,包含傑瑞、亞奇(守夜會「支配者」)、歐比(亞奇的夥伴、守夜會的公關)連同其他三位一體學校的學生交替著。小說探索傑瑞的寂寞與性挫折,而且傑瑞常常沉思著貼在他儲物櫃裡的一句話:
我敢不敢撼動這宇宙?Do I dare disturb the universe?
——出自T·S·艾略特的〈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克的情詩〉

因為現任校長因病就醫,雷恩修士(學校的代理校長)努力想篡位當校長。他相信只要每年巧克力義賣時學生能賣出兩倍多的巧克力(用兩倍的價格),籌措資金支撐學校。為了刺激學生,他向亞奇(自然包含守夜會)求助。守夜會允諾支持巧克力義賣;但是,它們給傑瑞一個任務,要求他在巧克力義賣的前十天拒賣巧克力,然後在十天後開始販賣。甚至十天過了,傑瑞仍拒賣巧克力(為了免於打破學校傳統),惹怒了雷恩修士與守夜會。最初,傑瑞的連續拒賣行為讓他勉強變成一個英雄,但守夜會在巧克力義賣後開始報復他,傑瑞被歸類成惡霸,成為騷擾與暴力的受害者。最後,守夜會騙他參加「拳擊比賽」(與學校的惡棍、惡霸,愛彌兒·詹達),完全被擊敗。傑瑞重傷,他告訴他唯一的朋友羅南·古博,亦稱「羅花生」,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得服從守夜會。故事最後歐比告訴亞奇他一定會自食惡果的,但亞奇根本沒在聽,並未為他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http://zh.wikipedia.org/wiki/巧克力戰爭)



經典片段
1.卡特對亞奇的評價(比較後面的場景)

2. 同學們對義賣巧克力、Jerry的心態改變,從同情與跟進轉成嘲罵...

3. 亞奇的每個動作本身就是最棒的精彩片段,包括他分配任務時的奸詐狡猾、與雷恩修士會談時不疾不徐的態度、面對歐比及卡特仍佔有上風、威脅艾米爾卻不讓他騎到頭上、”要求"Jerry賣巧克力、被叫到台旁抽黑盒子、以及最後出事了也早準備好backup plan的從容自在。


心得與總結
這本小說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觀看,例如
  • 雷恩修士的角度:自承接代理校長一職後,處心積慮想讓教育資金增加,因而舉辦double-double的巧克力義賣活動
  • 亞奇的角度:當上守夜會的幕後黑手後,一邊開始一貫的指派任務,一邊也讓自己的才能(狡猾陰險)能得以回報在他的喜悅,包括跟各種人打交道、利用能利用的人、以及無所不用其極舉辦瘋狂的事

但作者卻選擇用Jerry的角度!我想除了他想讓正派成為主角外,另外的考量是,Jerry和裡面的所有人都有一定的接觸,換言之,Jerry的位置剛好在這起巧克力陰謀事件的漩渦中心。
Jerry的每一個行動、思考都對整個劇情產生莫大的蝴蝶效應(或者不能說只是”蝴蝶”拍翅了),同時也讓原本的日常結構幾乎產生崩解,雖然最後沒有達成,Jerry沒像Campbell形容的英雄那樣回歸,而是被逼迫退縮,但卻似乎種下了能推翻這制度的種子,據說下本書會談到。


而真要談談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什麼,我想有一件事對我是印象深刻的「推翻凡根錯結的制度或現況,犧牲是必然的」

這句看似冷酷的話,在古今中外的外交談判,乃至台灣近年每一場社會運動,都是最能映照的例子。上禮拜談判課中教授討論的「PLO&Israel」則是更鮮明的例子,促成雙方和解的Rabin事後遭自方暗殺,其中的派系與利益爭奪等則是原因。


反覆咀嚼,我開始能理解為何這本書會被列為禁書了。

(Cover pic via sunnyxx; 第二張圖攝自<巧克力戰爭>一書第三十六章)